稳如泰山酒介绍?
据悉,泰山酒业新推出的这款“稳如泰山酒”,定价在100元以上,与“五岳独尊酒”形成组合拳,目标在于抢占中端以及中高端市场。山东白酒企业一般以中低端市场为主,而中端和高端市场已然被更多省外品牌占据,“稳如泰山”的定位和定价代表着泰山酒业对于中高端市场的全面布局。这对于整个鲁酒行业的复兴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稳如泰山酒51.8度?
泰山酒业生产的“51.8°稳如泰山酒”荣获了“2020齐鲁白酒酒体设计金奖”,这也是稳如泰酒上市后连续两届获此殊荣。采用“太空育种”和“小窖酿造”的稳如泰山酒,在传承泰酒品质坚如磐石的基础之上,更蕴含着“泰山、易经、小窖”三重文化的智慧创意,自带荣耀光环,品牌形象与生俱来、深入人心。
五岳独尊酒与稳如泰山酒哪个好喝?
稳如泰山酒好喝,在设计上巧妙而科学地形成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仅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且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整体以中国红的颜色为主题色,看起来非常喜庆,是婚宴、喜宴用酒的好选择芳香浓郁、口感醇厚、诸味协调、余味悠长。
白酒行业第三名到底是不是洋河?
白酒排名有多个纬度。但从营收来看,分别是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古井等,所以也就有了一些洋河水军,鼓吹“茅五洋”三足鼎立,其实营收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白酒综合排名,营收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营销做得好,广告砸的多,而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历史名酒的地位也没那么轻易撼动。
个人认为,综合来看,白酒前三应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紧随其后的剑南春、西凤、汾酒、古井贡、郎酒、董酒、水井坊等知名品牌也在中国白酒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洋河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广告造势上大家有目共睹,但奉劝洋河还是踏踏实实把酒做好,才能广为消费者接受。
当下洋河排名第三没有任何的异议:
第一从营业收入来看,洋河2018年是240亿收入,排名第四的泸州老窖是130亿,他们中间差距是一个汾酒。
第二种洋河的基酒储备能力和产能来看,基酒有100万吨的储备能力,每年大概20万吨的基酒产能,这个在全国额也可以说是全球的基酒能力排名第一。
第三大家都觉得洋河的品牌很一般,没办法跟泸州老窖,汾酒比可,事实上洋河手握洋河和双沟2大中国名酒,除了古井贡和黄鹤楼之外,在全国也就他一家了。
大家对洋河最大的诟病,老是说人家是广告酒,请大家认真看上市公司关于三费的比率,洋河三费远远低于泸州老窖等,仅比茅台高一点,其中销售费用这几年也基本上没有增长,现在的增长主要是对于渠道的开拓,没有是对广告的投入,相反,这几年泸州老窖为代表的其他酒业在广告上的投入,那是远超洋河,请大家看看三费数据再评价。(五粮液和洋河的销售费用差不多10个点,泸州老窖高达20个点,古井贡更是达到了30个点,到底谁是广告酒,还要争论吗?😂😂)
排名看数据,茅台,五粮液,洋河,白酒行业营收三甲,所谓三巨头稳如泰山,洋河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第三名。
泸州老窖喜欢标榜自己第三,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09年的时候就被洋河反超了,短时间内翻不了身,差了100多亿呢!
这个还用说啊,咱就先用一个数据来说明吧。
贵州茅台发布年报,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3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18年全年总营收为772亿元人民币,2017年为582.18亿元。

五粮液发布年报,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长32.6%;净利润133.8亿元,同比增长38.36%。

洋河股份发布2018年度业绩快报,2018年营收241.22亿元,同比增长21.1%,净利润81.1亿元,同比增长22.3%。

泸州老窖披露年报,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0.6亿,同比增长25.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9亿,同比增长36.3%。

山西汾酒发布2018年年报。2018营业收入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7.48%。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7亿元,比上年增长54.01%。第四季度营收22.02亿元,当季净利润2.01亿元。
看完这数据就知道洋河是不是第三了,两百多个亿除了茅台,五粮液,还有哪家能这样做到的。没有。
再说洋河三个第一吧。第一是产量第一,苏酒集团(洋河股份)占地面积8.7平方公里,拥有1000多个酿酒班组、7万多个名优酒窖池和年产量近20万吨的名优酒生产能力,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制造业500强称号,是中国白酒行业原酒产能规模最大的领袖企业。
第二个第一是市场占有量第一,洋河战略性提出中国白酒的“新三民主义”思想,全力打造驰名的酒、明白的酒和人民的酒,在高、中、低三个档次上全方位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从2012年起,洋河以超过20多万吨的成品酒数量,始终占据中国白酒市场、商品占有量第一的位置。
第三个第一是绵柔品质第一,洋河股份创造性的打破白酒香型分类传统,创新性的推出以味为主,香、味一体的绵柔型白酒质量新风格,成为了中国绵柔型白酒的创始者和集大成者,开创了“酱香茅台、绵柔洋河”的白酒新格局,掀起了中国白酒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深入了解了一下洋河确实很了不起,一个老八大名酒的复苏,一个业内的奇迹!很多人说买基酒,但是名酒厂几个不买,因为酒质好的都产自己的主线产品了,像贴牌酒,光瓶酒,定制酒只能用其他酒精勾兑这个看配料就行但去过洋河的人都知道他的规模确实冠领全国,如果说有酒厂产能跟不上,我感觉最后一个选项才是洋河;第二很多人说他是广告酒,说实话,存在的即合理的!其实从广告角度来讲,有个权威的数据,无论是比例还是每年广告费支出洋河在白酒行业连三甲都不算,像去年的郎酒、古井,头几年的剑南春、茅台他们的广告支出要远远大于洋河!只是表象遮盖了本质!因为它的出现动了某些人的蛋糕,假酒、竞品的市场份额等等,但他对白酒行业的贡献,打破了包装白黄的壁垒以蓝色早就时尚;打破了香型的分类,全国第一个提出的绵柔,而这些影响了上一个黄金十年的白酒行业!还是那句话:有多人爱他就有多少人恨他,有多少人恨他就有多少人爱他
楼主这一点你不用质疑,洋河在白酒行业前三的位置目前来说还是没有其他酒业能够撼动的,首先洋河股份的市值稳定在前三且领先第四约1000亿人民币,其次洋河酒的销量、占有率第一,所以你不用去质疑而是应该去品尝一下洋河的好酒!😁
清末的东南互保是什么操作,为什么要东南互保?
1900年慈禧太后所遭遇的东南互保,其实和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所遇到的情况一样尴尬。自己王朝的封疆大吏们,一个个不愿意来保护自己了。
1644年,当李自成打到了昌平时,崇祯向天下将领们发出了勤王令,结果没有一个将军愿意来救崇祯,最终让李自成攻入京城,灭亡了明朝。
1900年,慈禧太后愤怒之余,宣布向11国列强宣战。紧接着她让天下督抚带兵入京勤王。结果问题大了,南方各省督抚表示概不奉诏,并且纷纷表示,这是假新闻!
这可把慈禧太后的脸给丢尽了,本以为权力依旧在手的慈禧,忽然发现,大清王朝的南方早就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了。
一、从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清廷对南方的控制就越来越薄弱了。
早年咸丰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在清朝的南方折腾得对手毫无还手之力。清朝八旗兵和绿营兵的战斗力,真的比不上太平军,因此太平军攻城略地,甚至打下了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
咸丰皇帝临死前,表示谁能够平定太平军,就封谁做王!这对天下人来说,都是非常受鼓励的,尤其是汉人。因为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后,汉人根本就得不到清廷的信任。
可以用你们,但是你们想要手握实权,那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曾国藩跃跃欲试,他主动申请回家训练乡勇,逐渐在湖南建立起了一支湘军。
此外李鸿章又建立了淮军,左宗棠从湘军中分化出了楚军,这些军队战斗力强,又都是汉人,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
而清廷最终还是食言了,对功劳最大的湘军领袖曾国藩,他们并没有封王,只是给了一个一等侯爵。不过对湘军的各路统帅,清廷倒是论功行赏,让他们成为了南方各省的官员。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使得南方各省充斥着湘军集团的力量,这为后来的东南互保,奠定了中层干部的基础。包括后来的几个南方的封疆大吏,其实也都是汉人出身。
这个时候慈禧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她没有办法处理。只能把曾国藩给调到了北方去明升暗降,以此换取暂时的安宁。
二、东南互保,差一点就提前结束了清王朝。
当慈禧的诏令下达以后,各省的督抚,似乎异口同声地表示这是假新闻。只要不是慈禧亲口对他们说的,那都是假的。
其实他们心里清楚,这玩意儿铁定是真的,不过让他们拿南方各省的军队去京城挥霍,这显然是非常不理智的选择。
这帮人爱惜自己的羽毛,更加珍惜南方各省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新军。他们舍不得拿这些给慈禧做炮灰。因此他们才会选择反抗。
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为首的各路封疆大吏,都表示概不奉诏。
他们不仅不听慈禧的指挥了,而且打算共同推举当时最有威望的李鸿章担任国家总统,一旦慈禧和光绪挂了,那么就由李鸿章代替清廷行使权力。
要是真的这样,那大清朝可就真的要走到尽头了。毕竟东南各省互保这已经是触怒到了慈禧太后,现在你们还要推举新的国家领导,这还把慈禧放在眼里吗?
所以说如果后面没有什么变故的话,那么这件事可能真的就能办成了。李鸿章一旦上位,可能天下就不是这么个局面了,慈禧太后得提前下台不可。
三、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南互保无疾而终?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如果各路督抚能够好好利用,绝对可以提前推翻清廷,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至少不会再受到慈禧的摆布。
当时义和团运动猖獗,八国联军也把京城给占了,慈禧带着光绪逃到了西安,东南互保的局面也形成了,甚至有革命党已经和李鸿章取得了联系。按道理清朝的气数已经到头了。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慈禧很聪明,直接把李鸿章升任为清朝最牛官员: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并且让李鸿章全权负责京城的所有事务。
这等于是把大清朝交给了李鸿章,不少人劝李鸿章别北上,可是李鸿章最终还是执意选择北上。结果在与列强谈判的过程中,李鸿章一病不起,没多久就病死了。
可以说东南互保的局面,本来是非常光明的。李鸿章要么选择自己组建政府,成立一个与清廷截然不同的封建政权。要么选择与革命党合作,成立一个开放的新式的政府。但是李鸿章最后放弃了这一切,还是选择了慈禧。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总结:李鸿章已经无力再担任这个领袖了。
李鸿章岁数大了,做不了开疆拓土的开国之君了,只能在风烛残年的时候,保住自己忠臣的名节了。
他成为东南各省的领袖,这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想让他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这在他心里那是过不去的。毕竟李鸿章是饱读诗书之人,明白忠义礼智信。
即使清廷再不好,可李鸿章的一切都是清廷给予的,在关键时刻,清廷也选择百分之百相信李鸿章,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